<em id="adafw"><acronym id="adafw"><blockquote id="adafw"></blockquote></acronym></em>

<dd id="adafw"><noscript id="adafw"></noscript></dd>

        <dd id="adafw"><pre id="adafw"></pre></dd>

          <button id="adafw"><object id="adafw"></object></button>
          當前位置:福清新聞網 >> 精彩福清 >> 福清文學 >> 正文

          在福清眺望大海

          2019-11-12 11:02:31來源:解放軍報客戶端  作者:徐貴祥

          頭天晚上到福清,第二天上午就去玉融山走棧道。走到一個視野開闊處,順著一條波光粼粼的大河放眼望去,綠樹掩映,山巒疊翠,如水般明凈的陽光籠罩著城市,如夢似幻,讓人心生無限遐想。

            這是我第一次到福清。我不是去游山玩水的,不是去走棧道的,也不是去欣賞城市建設的。走南闖北數十年,名山大川哪里都有,古剎新閣隨處可見。但凡到一個城市,我都有一個期待,期待新的發現、新的見識、新的激動。
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多少年來,有幾個名字一直縈繞心頭,讀書的時候,寫作的時候,這些名字總是在我的耳畔飛翔。特別是最近幾年,我逐漸集中于英雄書寫,每當提起筆,每當構思塑造一個人物,這些從未謀面的人物就會出現在眼前。

            出現最多的那個人,名字叫林則徐,這不僅因為他是個政治家、軍事家,更因為他是個改革家。在閉關鎖國的清朝,林則徐編譯了《四洲志》,我揣摩他的雄心是編一部《地球傳》,他要搞清楚我們中國在世界的位置,他要搞清楚我們中國到底是不是可以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。

            中國的知識分子強調修齊治平,達則兼濟天下,但是更多的人,心里有英雄追求,行為上做不到,只好“窮則獨善其身”了。林則徐做到了,從力排眾議禁煙,到忍辱負重戍邊,到死都在考慮國家民族利益。也是這個人,發現了人才左宗棠,傾心提攜并授以治疆大計,所以才有左氏在新疆長治久安的大業。

            福清是林則徐的故鄉。我感興趣的是,這是一片什么樣的土地,為什么獨獨在這塊土地上生長了“睜開眼睛看世界”的林則徐?連續幾天,我們走了很多地方,有一個名叫東關寨的地方特別令人難忘。那是一座山區家族聚居式古寨,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古代軍事防御堡壘。據說,這座寨子鼎盛時期可以容納兩千多人的宴席。想象兩千多人集聚在一個寨子里,該是怎樣的盛況?那不僅顯示著物資的豐饒,更體現了一種生活態度——群山腹地,白云深處,陽光之下,綠蔭叢中,民風淳樸,其樂融融,儼然一個詩意棲居的世外桃源??墒?,這樣的光景,有多少人能夠享受得到呢?又能夠持續多久呢?

            古寨的西南方,有一株蘑菇云一般碩大的榕樹,據說樹齡已在五百年以上,生命之根深植于土地,蔓延方圓數里。這棵老樹見證了古寨的繁榮與衰落,飽經風霜的樹干寫滿了近代歷史的雄闊與蒼涼。林則徐生長在??阪偟尼荡?,距離此地不遠,那些穿透地表四處探索的根須,于無聲處傳遞著歷史的脈動,傾訴著一方水土的傳說,滋養著一個少年、一個青年的骨骼和神經。

            林則徐的成長當然與這片土地有關,更與彌漫在這片土地上面的歷史氣息有關。
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在??阪側饚r山,拾級而上,一座巨大的石雕出現在眼前,彌勒佛笑瞇瞇地看著我們。我心中頓時一熱,不管世道怎樣艱難,無論生活怎樣貧苦,只要有希望,就會有快樂,只要有快樂,就會有希望。彌勒佛石雕裸露的皮膚上已經銹跡斑斑,但這絲毫不影響這尊佛爺笑看人間的氣度,他的眼睛里永遠洋溢著寬容、欣慰、歡樂、慈祥的笑容。說不清是神創造了人,還是人創造了神,但是,人永遠需要在心里注入一股希望的、快樂的精氣神。

            轉過身去,我看見了另一道風景在彌勒佛左前方,有一塊桌面大小的黑色石碑——戚繼光抗倭遺跡。我的腰桿本能地挺直了,大步走向石碑的正面,眾目睽睽之下,莊重地立正,舉起右臂,敬了一個軍禮——盡管那天我沒有穿軍裝,但是我以軍人的肢體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儀式,我的右手食指緊緊貼在額頭上,我聽到了從我手指上傳遞出來的內心的莊重的敬仰。是的,我敬仰這個先輩,自從我40年前從軍,自從我30年前成為一名軍旅作家,他就一直是我心中頂天立地的英雄。就是這個人,把一支散兵游勇整飭成一支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;就是這個人,帶領裝備極其落后、給養十分困難的部隊,從東北沿海打到東南沿海;就是這個人,開風氣之先,寫下了《練兵實紀》《紀效新書》等頗具現代軍事思想的兵書。20年前我創作長篇小說《仰角》,就是從戚繼光的《練兵實紀》里受到啟發,從而明白了“訓練”二字的初心——“訓”,為思想政治工作;“練”,為體能、技能、智能提高。訓為練之魂,練為訓之手??梢哉f,戚繼光是古代抵御外侮、把仗打得最揚眉吐氣的將軍,也是較早覺悟到對部隊進行精神培育重要性的將軍,還是一個把思想訓導和軍事練習結合起來的軍事理論家。

            在福清,同時得到戚繼光和林則徐的信息,讓我浮想聯翩。這兩個人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過。戚繼光的舞臺,正是林則徐的故鄉。戚繼光生于1528年,比林則徐年長257歲,他們促膝長談的可能性根本沒有,但是,我執拗地認為,林則徐對戚繼光并不陌生,那遠去的戰馬嘶鳴,那消失的刀光劍影,并沒有真正離開,而是化成了陽光和雨水,進入到福清的山脈溝壑,潛伏在東關寨的磚墻的縫隙里,滲透到古榕樹的枝葉神經里,等待著,等待著又一個鐵血男兒出世,等待他來聆聽過去的故事,等待他來呼吸幾百年前旌旗飛揚的獵獵雄風。

            從“繁霜盡是心頭血,灑向千峰秋葉丹”到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,從戚繼光到林則徐,從福清到虎門,從東南到西北,英雄前行的漫漫長夜,總有璀璨的星星相伴。
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在一個小鎮上,我目睹了一對父女展示祖傳的手藝,烘制一種名叫“光餅”的食物。烘制過程驚心動魄,一爐熊熊燃燒的柴火將爐子的內壁燒至高溫,60多歲的父親先是火中取栗般將面餅貼在內壁,又虎口拔牙般將餅從爐膛取出。一筐光餅搬到車上,主人叮囑我們,趁熱吃,越熱越香。果然,一口咬下去,香味撲鼻而來。

            當地人說,光餅的名氣很大,走得再遠,只要能吃上光餅,就算回到了家鄉。很多海外游子,拒絕接受漢堡包,經常讓人快遞郵寄家鄉的光餅。

            我注意到光餅的材料和制作工藝,跟我老家的燒餅大同小異,要說味道,也出奇不到哪里去。區別在于,光餅不是一般的食品,而是“有文化”的食品。它之所以名氣大,不是從營養學的角度衡量,也不是從味覺審美的角度衡量,而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衡量。

            相傳,在戚繼光抗倭時代,為了解決給養問題,戚繼光指示麾下的伙夫,研制一種便于攜帶、能量充足的食品?;锓蚪梃b山東煎餅的做法,不斷改良,逐步完善,于是就成了流傳至今、名揚海內外的“光餅”——戚繼光餅。我吃光餅,首先想到的是,這應該是壓縮餅干的前身。在那個年代,在那樣的環境里,能夠發明出壓縮餅干,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戚繼光具有改革的前瞻意識,視野開闊,博采眾長,這是我在眾多的值得敬仰的先輩英雄中,首推戚繼光的原因。

            齒留光餅余香,我們驅車到了海邊。

            站在福清的海岸線上,放眼望去,就是臺灣海峽。我不知道這片海域的海溝有多深,但是我知道,這片海域沉淀了太多的記憶,最深刻的,還是那些抵御外侮、民族自強的篇章。此刻,此岸,一個強勁的聲音像漲潮一樣一浪高過一浪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實現偉大祖國統一……東關寨下的那棵大榕樹啊,它的密密麻麻的根須,正在觸摸海峽的溫度。那高聳入云的樹冠,是戚繼光的眼睛,是林則徐的眼睛,是中華兒女的眼睛,正在眺望,正在尋找。越過百年滄桑和千里波濤,在海鷗飛翔的海面上,我們的視線正在對接。


          打印    關閉    復制鏈接
        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区
          <em id="adafw"><acronym id="adafw"><blockquote id="adafw"></blockquote></acronym></em>

          <dd id="adafw"><noscript id="adafw"></noscript></dd>

                <dd id="adafw"><pre id="adafw"></pre></dd>

                  <button id="adafw"><object id="adafw"></object></button>